【美文】老贾走极道鬼魔sodu最新宁国:仙霞一日

发布时间:2018-08-13 19:02

仙霞一日


仙霞镇位于宁国市东南部,天目山北麓,东津河上游,与浙江交界,是皖东南门户,也是宁国市边陲商贸重镇之一,距市区49千米。

最早知道“仙霞”这个地名在1982年,是从当时正和姐姐谈恋爱的姐夫口中知道了。姐夫的舅舅是仙霞人,姐姐和姐夫的媒人就是姐夫的舅母。当时听到这两个字便铭刻进大脑,因为这两个字极富传说感、诗感、画面感。

1985年暑假随姐夫去了一趟他舅舅家,匆匆去匆匆回,老旧的街道,让我心中铭刻的“仙霞”二字的传说感、诗感、画面感完全磨灭,取而代之的,是一来一往匆匆踏过两次的一座古石桥留下的历史感。

再后来,听说仙霞有座“仙人塔”,名气不小,可算是宁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,且保存比较完好。于是,心中“仙霞”的历史感又被描重了些。然而,在之后20多年的时光里,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,使自己几乎从没掀开仙霞的历史。有几次穿镇而过,那也只是浏览了一下封面而已。

同事章凌云的丈夫郑飞祖居仙霞,去年他们夫妻在老宅边建了一座平房。2015年4月30日晚,章凌云在网上晒她的新居“艳照”,知道那一天乔迁,想自己五一小长假的活动还没安排,便说:“决定了,明天去你家!”可第二天阴差阳错没去成,被章凌云的儿子郑可戴上了“那个不讲信用的人”的帽子。戴着这顶帽子可是“奇耻大辱”,于是,五一小长假后一上班便开始“忽悠”,纠集起10家17人,捎带章凌云一家三口,昨天开4辆车,“呼啦啦”去了仙霞。


早晨八点左右天下起了小雨,几个同事发来信息问是否风雨无阻。这当然,不能旧帽未摘又增新帽吧?再说有柯萍老师同行,天气会好的。柯萍老师性格阳光,我曾说过“跟着阳光的人走就是跟着阳光走”。在组织这次活动时问柯萍是否参加,她说:“本来不准备去的,但又怕不去天会下雨影响你们,还是去吧。”这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?

九点不到车队出发,雨就不下了。章凌云一家在我车上,他儿子要领航,所以我的车在最前面,可开着开着,后面三辆车都超前了。老牛拉破车跑不快,新手开新车也快不了。

车过了狮桥,折向右,往千秋关方向跑不远,见路左边有块牌子,写着“仙人塔”,便打转方向开了过去。之前已有电话来,前三辆车已经开进去了。路不宽,曲折,但几乎遇不到车,所以开起来不费劲。一路开开停停问问,不久,见前方一塔笔立,四周围着脚手架,知道仙人塔到了。转过一个山嘴,过一座小桥,桥头比较空旷,这位置就是仙人塔的脚下。那三辆车已泊好,我停好车,跟着大家往前走。

前行百十米,两山夹立,如两扇门,仅十来米宽,一半是路一半是溪。路边危岩嶙峋,好像每一块石头都可能随时落下;溪边树木苍翠,叶尖挂着水珠,像是树叶的绿给溶解了,亮亮的,绿绿的。穿过石门,豁然开朗,几户人家零星其中,有点“桃花源记”的味道。

又走了几步,前面的妈妈孩子们欢叫起来,我知道,那是“梦子”引起的。这时节正是“梦子”成熟的时候。

这种我们称之为“梦子”的野果其实是蓬蘽,有三种,分别俗称为天梦子、树梦子、蛇梦子。据说蛇梦子是不能吃的。

翠竹下碧草间,树梦子们如红宝石般闪着光,妈妈孩子们的眼睛也如梦子一般红了。她们在山坡山爬着,摔着,摘着,吃着,手上炫耀着,嘴里吧唧着。看到这场面,我随口说了句不太露骨的玩笑:“你们见了梦子就像什么见到什么似的!”郑可接了一句:“就像小狗见到骨头似的。”我哈哈大笑。

山坡上好是热闹,而章凌云却“孤独”地蹲在一片地势平坦的草丛间没啥动静,我跑去一看,她的身边都是梦子,只是草太深了看不到。呵,这家伙在平安地吃独食。没等我揭穿,山上的人呼啦下来了,转瞬间,红果一个不剩。


顺着梦子的山坡斜上行,也就百十米,便见到一些裸露的岩石,被一些施工器材围着极道鬼魔下载txt,上面挂着警示标语。从一开口处进去,便见到仙人塔了。塔身被钢管脚手架围着,但没有人施工。开口处堆着一些筒瓦之类的建材,很古老但很完整,上面的图案也很清晰,想必是从塔上拆卸下来的。

仙人塔,又名“当阳宝塔”。民国《宁国县志》说仙人塔为唐贞观时建,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勘察测绘,认为该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三年(1143),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大修过。我比较相信后者。

曾查过仙人塔资料,是这么说的:

仙人塔七层六面,通高约26余米,每面宽2米,占地162平方米,砖木结构。层层均有拱门及蹬道,由塔体内壁、外檐走廊盘旋而上,逐层攀登,直至塔顶。各层均设有花窗。每层的六角挑出飞檐,上铺筒瓦,形制秀丽。第二层蹬道两侧,设有佛龛。现塔内中空,楼板与飞檐均毁。塔基一周层砌磨青砖,中嵌如意纹饰大方砖。塔基内地宫早年被盗,现已中空。塔刹部分,系生铁浇铸,高约5米,现完整保存了覆钵、仰莲、相轮及宝瓶。塔刹上通体布满铭文和花草、莲花瓣纹饰。塔顶生有两株桃树,相传是“飞植仙桃”,阳春三月,桃花甚茂,衬着蓝天白云,远近视之,灿若红霞。可惜,近年“飞植仙桃”已经自然枯死。此塔是省内古塔中颇具研究价值的文物,1981年,载入《中国名胜辞典》,1982年被列为宁国县重点保护文物,1988年4月,被列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从塔后找到拱门,一米多高,宽约0.6米,拱门内蹬道约80度。钻进拱门,踏蹬道而上,五六级就踏上了楼板。楼板比较新,正六边形,每边长约0.7米。刚才穿过的拱门蹬道的对面又是拱门蹬道,再钻进拱门,踏蹬道而上,五六级就上了二层外檐走廊,宽也大约0.6米。

贴着塔身从外檐走廊绕到塔后,找到了通往三层的拱门蹬道,但被建材堵住了,只有原路返回。在通往第二层的蹬道两侧,见到了佛龛,8开纸大,20厘米深吧,里面空空如也。


下了塔,算是到此一游了,便随众人下山。沿途采了些百合、玉竹等中药标本,给孩子们科普科普。

下了山,跨过水泥路,是一条小溪,溪边一蓬桑树很茂盛。夏慧老师家养了十几条蚕,当然是她女儿的宠物,她便从小溪上的小桥走过去采起桑叶来。白罩衫红长裤,前面是嫩绿的桑叶掩映,后面是艳丽的黄花衬托,很有视觉冲击力。

顺着石子路前行,再右拐,一个农舍边有块空地,栽着些桂花树,树下是大片的黄花,引得大家拍照留念。家里的领导提议和我合影,当然求之不得,便请柯萍拍。拍了个常态造型大家起哄要拍个恩爱造型,拍就拍呗,于是被“咔嚓”了好些。

再向右,在一个土坎下,竟是连片的梦子,个大色正,可把大家喜坏了,从坎子上往下摘的、跳下坎子摘的、自己摘喂自己吃的、大人摘给孩子吃的、吃不了用小篮子塑料袋子装着的……看到“人乐”,我想,这梦子是不是也乐了呢?在这山村的土坎下,它们鲜艳而又饱满地成熟了,如果没人采摘,那是多么的失落呀!生于南国的红豆,春来才发几枝,就“愿君多采撷”,何况这成片的梦子?有人说自己喜欢“孤芳自赏”,我想,多数说这话的,内心该是阿Q般的无奈吧。

土坎下是块地,地边有个小水塘,水塘里新生的苇草有半米高了。从此处观赏仙人塔,景色非常绝妙:塔身挺秀,修长如笔,亭亭玉立,犹如仙女飘渺,迷漫的山雾将其缠绕其中。塘中水清见底,塔身倒映其中,如巨笔在一张巨大的画纸上画着工笔。那水中的苇草,岸边的树木,甚至这土坎上的梦子和摘梦子的人,都好像是这只大笔描画出来的。


往回走,又来到石门,领导见我的鞋子上占了很多泥土,怕脏了车,便要我下到路边的小溪边洗干净,只有遵命。

小溪的水和水中几条三寸长的小鱼低调地欢快着。我不忍心脚上的泥土弄脏这些,但领导有命不可不从,只有退一步想,这泥土就是这里的,天天与溪水小鱼为伴,它们该不会排斥吧。

洗完鞋子,继续开车,不久就到了仙霞。郑飞把我带进一条街道,不到一分钟,正前方竟是那座30年前匆匆踏过两次的古桥。

把车停在桥头,下车拾级而上。30年过去了,岁月好像没有给这座桥留下痕迹:石条铺面,好像没有磨损;桥中间刻的太极图案依然清晰;爬满古桥两侧的藤蔓蓬勃随性,不似老年人的白色长髯,倒像中年人刚健的络腮。

站在桥上左右望,桥南是农贸市场、小商品市场,有老店老铺,也有大型超市的分店,十分繁荣;桥北紧靠省道,是新兴的商业中心、人流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。这让我在1982年建立起的,又在1985年磨灭掉的对“仙霞”二字的传说感、诗感、画面感,重新建立起来,而在1985年一来一往匆匆两次踏过这座古石桥留下的历史感却淡化了。

走访当地人,大家只知道这座桥叫“望仙桥”,但说不清是谁建的;建桥时代有说是南宋,有说是元代,都不能确定。回来查资料,说民国《宁国县志》有记载:望仙桥建造于明崇祯十七年,“仙克谨子作霖、作砺,孙和来,各捐金建造。”望仙桥为实腹式石拱桥,桥长33米,3孔,宽5米,高4.7米。

仙克谨(1562~1642),字仲恒,号倔如,宁国仙霞乡人。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)进士。历任隆平(今河北省隆尧县)、建安(今福建省建瓯县)知县,朝官部曹,兵部职方司郎中,山西兵备道副使,巡抚山西副都御使。后因病归乡,谢绝复官,闭户著书,成果颇丰。


中午章凌云夫妇安排我们在望仙桥北桥头的仙保宾馆吃饭。仙保宾馆不俗气,即使放在宁国城里也不会低于中档。一楼大堂挂着“高朋满座”匾额,是幅根雕作品,有些年代了。

我们被安排在二楼的“杨山厅”,听说这是这里最大的厅。“杨山”是仙霞镇一个村的名字,1985年姐夫在杨山中学做建筑,我在那里住过一周。想来这宾馆各个厅就是以仙霞镇各个村的名字命名的。

走进“杨山厅”,里面没人,但一壶茶已泡好,汤色澄明,黄中带绿,入口淡醇。“杨山厅”布置大方简洁,靠门的那一方墙上挂着一幅扇面书法,不大,笔画清雅内含骨力,内容是杨山原城隍庙楹联:“南唐遗往迹,北阙祀当年”,足见此家店主不俗的精心。

20个人陆续到了,菜也陆续上了。那盘田鸡刚一上来,章凌云就夹起一只腿啃起来,却不招呼我们。啃完一只她又夹起一只,还是不招呼我们,我们还敢不“自觉”?便饕餮起来,推杯换盏,大快朵颐,也不说句感谢主人的话。

开车不能喝酒,只有给主人省了,但见桌上有瓶奶饮料,抓来,打开,左右各倒一杯,再给自己倒一杯,便收到身后,准备慢慢吃菜慢慢喝。没过一会儿,章凌云吼起来:“你还不得了?那几个小家伙没喝的了,你还藏着!”她拿小孩子吓唬我,我只有拿出来交给她,自己就借茶下菜了。

快到退休年龄的陈建美老师是北方人,豪爽,原来叫“酒不沾”,后来叫“酒一滴”,而昨天中午改名为“酒一杯”了。周丽珍说:“下次叫‘酒一瓶’。”我说:“再下次叫‘酒一桶’。”周丽珍说叫“酒一件”,我说:“叫‘酒一桶’才能显得北方人的豪气。”

下次章凌云再做东,我们都叫“酒一桶”,喝得章凌云强颜欢笑心里滴血。

酒没喝足菜已吃饱,大家拿出手机欣赏上午的拍照,一幅幅精彩瞬间不时让大家前仰后合。唐媛拍了一张章凌云的瞬间,发给章凌云,很精彩,但她嫌把皱纹拍得太清晰了,便一次次“美颜”,一直“美颜”到100才满意,分享了出去,招来了一片是该红烧还是该清蒸的争论。


饭后步行去“郑章氏”新宅。平房设计得很好,宽敞、明亮、简洁、适用,房前开阔,是我一直向往的那种。我这一生也只能向往了。

平房背靠小山坡,山坡上竹林茂密,竹林里有两棵正在开花的树,直径不会少于40厘米,郑飞父亲说这树有100年了。两棵树的叶子和花都像樟树,但它肯定不是樟树,却叫不上名字。树冠很大,树枝横斜,树下不少新竹还没展开枝叶,直插入树冠中,这景象难以言表。

平房右侧有条水渠,流的是山泉水。其中有一小段宽些,在这里置了水泥板等,是供洗衣用的。旁边一棵柳树斜伸在水渠上,这场景有点古画的味道。这时候这“古画”成了四个孩子的乐园,极尽能事开发乐趣。四个孩子中三个的母亲常来看看孩子,也在柳树边摆姿势拍照,把夏慧的女儿嫉妒坏了,扯着嗓子喊妈妈,可一贯放手孩子的夏慧根本不为所动。

水渠过去是一片田,种了些庄稼。田过去是小山,树木苍密,掩映着一幢小楼,很美。

在“郑章氏”新宅周围转了一圈回到新宅,和端坐在堂间八仙桌旁的郑飞的奶奶闲聊起来。她已经91了,精神健朗。这时夏慧说,她有个亲戚今年90,在和下人聊天时,她说她还有许多好衣服没穿过,说要等到老了再穿。和这些老人比起来,我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啊!

下午三点,向郑飞父亲告辞,回到望仙桥,开车返回。


2015年5月10日写于宁国

2018年8月3日修改于宁国

powered by 三寸人间 © 2017 WwW.mingrenteahouse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