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文欣赏:【《露西的试炼之旅》洪荒小小道最新作品夏至,迎来了盛夏】

发布时间:2018-06-26 10:02

夏至一阴生,稍稍夕漏迟。
块然抱愁者,长夜独先知。

——唐·白居易《思归:时初为校书郎》

 

&nb露西的试炼之旅sodu最新sp;

蝉鸣震天,夏日的晚风轻抚脸庞,荷花早已悄然立上枝头,在这样的日子里,我们迎来了特殊的节气——夏至。

 

夏至,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到来。

 

今年的夏至时间是:2018年6月21日 农历五月初八 星期四 18:07:12

 

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,此时,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,且越往北越长。


 

夏至来源

 

夏至,古时又称“夏节”、“夏至节”。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(或22日)开始,至7月7日(或8日)结束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 

 

古时夏至日,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。周代时期,夏至祭神,意为清除疫疠、荒年与饥饿死亡。夏至这天,接近远日点,冬至接近近日点,且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快,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慢,夏长冬短由此得来。


夏至三候

露西的试炼之旅几点更新 

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鹿角解;二候蝉始鸣;三候半夏生。”

 

糜与鹿虽属同科,但古sodu《露西的试炼之旅》人认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。鹿的角朝前生,所以属阳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,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。而糜因属阴,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;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;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。

 

由此可见,在炎热的仲夏,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,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。


 

气候特点

 

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,空气对流旺盛,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。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,降雨范围小,人们称“夏雨隔田坎”。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雨,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,常常会带来局地灾害。

 

多数情况,“夏至”期间,正值长江中下游、江淮流域梅雨,频频出现暴雨天气,容易形成洪涝灾害,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,应加强防汛工作。

 

此时还是江淮一带的“梅雨”季节,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,空气非常潮湿,冷、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,并形成一道低压槽,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。

 


夏至习俗

 

祭神祀祖

夏至时值麦收,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以祈求消灾年丰。因此,夏至作为节日,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。《周礼·春官》载:“以夏日至,致地方物魈。”

 

周代夏至祭神,意为清除灾年、饥荒和死亡。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,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,又祈求获得“秋报”。夏至前后,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“过夏麦”,系古代“夏祭”活动的遗存。


消夏避伏

夏至日,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、脂粉等什物。《酉阳杂俎·礼异》:“夏至日,进扇及粉脂囊,皆有辞。”“扇”,借以生风;“粉脂”,以之涂抹,散体热所生浊气,防生痱子。在朝廷,“夏至”之后,皇家则拿出“冬藏夏用”的冰“消夏避伏”,而且从周代始,历朝沿用,竟而成为制度。

 

冬至馄饨夏至面 

“麦粽”与“夏至饼”:江南习俗,一般有麦粽、角黍、李子、馄饨、汤面等。《吴江县志》:“夏至日,作麦粽,祭先毕,则以相饷。”不仅食“麦粽”,而且将“麦粽”作为礼物,互相馈赠。

 

自古以来,中国民间就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说法,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,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南方的面条品种多,如阳春面、干汤面等,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。

 


夏至养生

 

夏至阳气最旺,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。夏至要神清气和,快乐欢畅,心胸宽阔,精神饱满,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,对外界事物拥有浓厚的兴趣,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,以利于气机的通泄。


夏季炎热,宜晚睡早起,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。合理安排午休时间,一为避免炎热之势,二可恢复疲劳之感。适当的运动也是夏季养生必不可少的,同时注意饮用水的洁净,尽量不吃生冷食物,以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。

 


夏至心安


无论环境和天气如何改变,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宁静。生活虽然充满各种不易,但是满怀信心,就能一路走下去。心安才是归途,即使天气炎热,也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。

 

夏至来了,及时注意避暑纳凉,做好适当的防晒措施。闲情惬意之时,也可喊上三五知己,相约共饮,这才是度过夏天最好的方式。愿你一路坦然,一路从容,走过夏至,享受美好的盛夏。


----文章转自《百草园书店》


向上滑动


更多精彩敬请关注盐城东山精密产业园官方微信公众号

powered by 三寸人间 © 2017 WwW.mingrenteahouse.com